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争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复习与本课生字有关的部首和字:讠、口、犭、鸟、又、青、乞、身、寸、苗、句。

二、新课(以字词教学为主)

  (一)出示图片《小山羊》,提问后贴在黑板上。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小山羊》(板书课题)。自己先学一学,想想这一课说的小山羊什么事。谁知道自学的要求是什么。

生:自觉的要求是:

1?读准字音,2?分析字形,3?想想词义,4?读读课文。

(三)开始自学:(5?分钟)老师默默听取和指导学生讨论和摆弄与生字有关的卡片。

(四)字词教学。

师:这一课写的什么事?

生:这一课写的是小山羊请客的事。

师:我们很快把生字学一学,再看小山羊是怎样请客的。谁来说说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生:我学会了jī(鸡),小鸡的“鸡”。鸡有两只翅膀像小鸟,所以是“鸟字旁”;左边加“又一次”的“又”,把“捺”变成“点”,就是公鸡、母鸡的“鸡”。

生:我是用换一部分的方法来记的:小鸭子的“鸭”把左边的“甲、乙”的“甲”换成“又说一遍”的“又”,把“捺”变成“点”,就是鸡蛋、烤鸡的“鸡”。

师:(边听边板书“鸡”,“捺点”用红粉笔标出。)谁还学会了什么字?

生:我学会了吃饭的“吃”,吃字是“乞丐”的“乞”加上“口字旁”。

师:(板书“吃”)。“吃”的右边为什么是乞丐的“乞”呢?

生:乞丐没有钱跟别人要饭吃,所以右边是乞丐的“乞”。

师:对。我们接着往下学吧!

生:我学会了māo(猫)和gǒu(狗)两个字,因为猫和狗都是动物,表示动物的字差不多是“反犬旁”,所以猫字是麦苗的“苗”加上“反犬旁”,“狗”字是一句话的“句”加上“反犬旁”。

师:举起“猫”和“狗”字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生:我知道因为猫是喵、喵地叫(学猫叫声)所以右边是“秧苗”的“苗”。

师:大家觉得这课书的生字哪个是最难写的?

生:我觉得谢谢的“谢”最难,要是用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分析字形就不难了。

师:好,请你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就不觉得难了。(举起“谢”字卡片)

生:“谢”字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左边是“言字旁”(这时老师把折叠的“谢”字卡片翻出言字旁),中间是“身体”的“身”(这时老师打开卡片的中间部分,露出身字),右边是“尺寸”的“寸”。(老师打开右边的折叠部分,出现“谢”字),组成感谢的“谢”。

生:我还有个好办法来记谢谢的“谢”,言字旁加上“射箭”的“射”就是“谢谢你”的“谢”字。

师:你说得也对,但是得认识并且会写射箭的“射”,“谢”字才不会写错。

生:我有个办法比?说的好记。因为要说谢谢,就得发言说话,所以左边是言字旁,说谢谢时要点点头表示感谢,一点头身子就得动,所以中间是身体的“身”字,点头的时候,头动得不大,也就有一寸,所以右边是一寸的“寸”。(大家笑了)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你这个方法更好记,请大家一齐写一遍。(全班同学书空。)

生:还有一个难记的字是骨头的“骨”,老师,“骨”字可以说是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吗?

师:你先说说看。

生:(接着说)上边是“竖、横折、横折”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月字底,“月”字把“撇”变成“竖”。

师:我认为可以这样记(边说边板书“骨”第二个“横折”用红笔突出。)

生:我给老师提个意见,“骨”字不应该说成是“月”字底,我,“月”字部里没有这个字,妈妈说它是自己成一个部首的。

师:好!你说得很好,不但学前做了准备,还敢于在课堂上提出不同意见,我觉得在单独分析“骨”字的时候,也可以说是月字底,我们以后再研究好吗?这课的最后一个字谁来分析一下?

生:最后一个字是qǐng(请),请客的“请”,“请”字是青草的“青”加上“言字旁”。

生:请喝酒的“请”,我是用换一部分的`方法来分析的。“清洁”的“清”把“三点水旁”换成“言字旁”。

生:“请坐”的“请”是形声字,要请人家坐下,就要说话,所以言字旁给请字标义,青年的青和请字的读音差不多,所以青字给它标声。

师:你能用形声字的方法来分析“请”字,很好,奖励你一朵红花!(大家鼓掌),谁会用“请”来组成词语,说句子?

生:请坐、请进、请问。

生:“请”字是礼貌用语,是“请走好”,“请进去”的“请”。

生:小红说:“老奶奶,请您坐在我这儿吧!”

生:我请爸爸吃苹果。

师:你们都说得好,也说得好,每人得一朵小红花。(大家鼓掌)

巩固复习(略)

论文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识字教学,又要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读、能写又必须多识字,这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读比较容易,学生只要掌握字音,理解词义即可解决;写,就要注意字的准确性,否则就会出现大量错别字,影响意思的表达,造成一个难以克服的缺点。

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为提前读写创造了条件。因此,关于字形教学必需进行改革,突破难点。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很快了解和掌握字形特点,从中摸索规律,正确书写和运用,这样会终生受益,下面主要谈谈字形教学方法的改革体会。

一、集中学习,分散巩固

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时必然牵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之一,尤其是低年级不宜大动,因此在改革教学中,对教材只是稍做修改。

(一)集中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

汉语拼音三周结束后即开始集中学习一二两册的27种基本笔画。两天学完。学习量大,时间少,初入学的孩子记忆有困难,所以要求适当降低。集中学习时只要留有深刻印象,能正确书写即可,以后在学习各课生字时再复习巩固,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比如:学习“九、牙、女、手、角、这、那”等字时,在检查复习中强调“乙”等笔画名称和写法。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解决了新课难点。

(二)增加独体字

加大教材中独体字部分的学习量,增加一些必要的在汉字中做为偏旁部首的独体字,也有些是把课文中的独体字提到前边来学。如增加和提前了“父、巴、工、厂、文、化、王、玉……”约五六十个字。这些字的字义、字形简单易学,好记好写,减轻了学生今后学习合体字的困难。在学习独体字中,又便于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使学生做直呼音节的练习,基本笔画复现的机会也增多了。所学独体字以后又在合体字中不断出现,为自学生字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集中学习常见的偏旁部首

很多偏旁部首的写法和名称已在独体字中学过,认写很容易。六年制一册共50个部首,约四节课完成,教学时着重指导书写时一般所占的格位和几种部首笔画的变化。例如:“王、土、女”等在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提”。“足”作偏旁,“撇”变成“竖”,“捺”变成“提”。“舟”作偏旁,“横”右边不出头。“车、牛”做偏旁时,“横”变成“提”,而且笔顺也随之变化等。

综上所述,提前集中学习即使难点分散、任务单一,又为学生自学打下基础。所学知识逐渐巩固,步步加深,减少六岁儿童学习上的困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认识汉字的构字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贵在得法。识字教学方法适当,才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汉字的构字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引导学生在识字中逐渐了解、体会和总结汉字本身的规律,对于解决字形的难点是十分有利的。

开始识字时就要重视字形的分析,把常见的几种汉字组成的特点教给学生。比如:像形字等,除去让学生细致观察图画以外,还要把它们演变到“日、牛、木、弓”等方块字的过程告诉学生。又如:人、苗、尖等会意字也要直观、形象地指给学生,帮他们记忆字形,了解词义。尤其是形声字在低年级出现较多,教学时强调形旁标义,声旁标音的特点。(一

年级只让学生认识声旁尚能起标音作用的形声字。随着年级的升高再提高认识。)除此,结合合体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一般是:一个字加一部分、去一部分或换一部分成为另一个字。学生懂得这些后就要求他们独立分析字形。开始时,让学习好的同学说,其他同学听、学;然后中等生说,其他同学听;最后稍差的同学在大家带动下,自然而然地能够自己分析字形了,至此,可以说字形教学的难点就突破了。比如,“鱼”字,可以在独体字“田”的上边加“■■”,下边加“一”。“花”字可用加部首,换部首和形声字三种方法记忆字形。坚持用以上方法分析字形、记忆字形,不但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也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

三、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改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规律。

汉语拼音教学开始即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试着从形象具体的图画中观察思考所学字母的读音和字形,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练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如何自学,自学的好处,对自学产生了兴趣。学生学习独体字时已会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要求就以分析字形、思考词义为主,大部分独体字学生能用笔画组成的方法分析字形,少部分教给学生用笔画和构字部件来分析。自学要求也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你们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借生日》的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学生没有听说过,这就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未知欲。

二、学习生字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本。)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词:

布熊、放着、快乐、怎么、礼物、今天、早饭、正要、拿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胆自信地发言,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去掉拼音再读生词。

4、学生在句子中识字:

⑴ 这是怎么一回事阿?

⑵ 早晨,妈妈吃过早饭去上班。

⑶ 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小布熊。

⑷ 他正拿着一束鲜花向我跑来。

句中识字虽然给学生增大了一定的难度,但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认识了这个汉字。

三、学习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3、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

感悟妈妈和小云说的话:妈妈笑着说:“我忘了”。

妈妈真的忘了吗?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理会想些什么。

(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和交流的结果。)

妈妈听了小云的话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妈妈的心情怎样,会怎么做?

4、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各抒己见,从中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使学生受到感染。)

5、小结:

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她总是只想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小云一样,来关心自己的妈妈。

6、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1、通过《借生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知道文中的小云关心妈妈的事我们也应该像小云一样关心妈妈,关心身边的人。

2、想象故事的结尾,交流识字方法。

想象故事的结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思维;交流识字方法,巩固所学生字。

  五、板书设计

18、借生日

小云 爱 妈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理解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释葬礼: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殡葬仪式。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为谁举行葬礼?

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

为什么说这个葬礼是一个特殊的.葬礼?

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1, 画出文中含绳子的词语,根据拼音读准字音。

2, 查字典,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枯竭 垂危 不辞而别 奄奄一息 下旬

指导书写。

自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训练

默读第一段,思考:

这一次特殊的葬礼在哪里?

地点特殊、主持人特殊、对象特殊

指名朗读第二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指什么?

哪几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竟然是什么意思?

不辞而别呢?

这雄伟的景观指什么?

为什么会不辞而别呢?

见到这样的情景 是指怎样的情景?

小结要点:

指名读第三段。

面对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消亡的现实,人们是怎么行动起来的?

总统举行这次葬礼的目的是什么?

指出文章首尾呼应的特点。

第三课时

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课文。

掌握主要内容

巴西总统为谁举行葬礼?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为什么要为瀑布举行葬礼?

体会.写作特色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上下文呼应、衔接的特点。

启发想象

即将枯竭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触?

他们会说些什么?

写话练习

板书设计:

总统主持葬礼

雄伟壮观 流连忘返

瀑布 (用水 乱砍乱伐 水土流失)

奄奄一息 失望离去

号召 保护自然生态 爱护地球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巨、站”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在学文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学会积累与运用。

3、看图学文与课文解读相结合,课文解读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巨、站”等8个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理解、体会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奇”在哪里。

三、教学策略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教学活动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疏疑、解疑的主线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本课主要采用质疑法、朗读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在生字学习的环节中,突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式方法,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加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体现“教、扶、放”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登黄山,天下无山”,这样一句话吗?这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之后由衷所发出的感叹。这样高的评价,一定名不虚传,想不想去看看?

2、课件播放黄山四绝的图片。师:同学们,认真看,一会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谁愿意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黄山的奇石。

板书:黄山奇石。学生齐读课题。

4、质疑:看到这个题目,谁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质量提高。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中突出其直观性、形象性,把黄山奇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看着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话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小声地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在文中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书下面的“树叶”来帮忙,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标自然段序号,读通课文。

3、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互相当小老师考查一下,有不会读的字“小老师”要教教你的小学生;

4、检查自学:同学们都胸有成竹地坐好了,我可要考一考大家了,看看你们有多棒!(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读带有拼音的生字词。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强调“脖、膊”这两个字的读音。)

(3)出示课文中带有“尤其”这个词语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重点词语的意思。

(4)用比赛的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妙趣横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难理解的重点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5、指导书写:区、巨。

(1)分析字形以及认识新偏旁。(半包围结构,三框)

(2)重点强调三框偏旁的字的笔顺:一笔先写三框的横,接着再写里边的部分,最后一笔写竖折。

(3)学生照着字帖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4)班级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设计意图】带有三框的会写字本课中是第一次出现,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们往往在书写时笔顺出现错误,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避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先入为主而使错误的概念深入脑海,加之以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首次获取的知识便是正确规范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讲解:通过刚才观看资料,我们知道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什么呢?(生回答:石头)

请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1、哪些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奇石?

2、并用横线划出课文中介绍的几种石头。

3、小伙伴交流之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根据学生回答,可以把“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石头的名字放在副板书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的每一次读书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并让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名字的准确、生动、形象,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特点。

(四)精读课文,品味黄山

1、探“奇”。(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黄山的地点、黄山奇石很神奇。

(2)师:有多神奇,从哪能看得出?

学生:闻名中外、景色秀丽神奇、尤其。

(3)师:“尤其”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一个词语来说一说吗?(特别)

教师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换词语的方法,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这可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4)请学生再次读第一段,读出它的神奇。

2、感“奇”。

出示课件:依次点击石名。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指名汇报:有趣、有的和动物有关。

3、悟“奇”。

(1)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仙桃石。课件出示:图片“仙桃石”,哪块石头像仙桃?

(2)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生读课文部分。)课文这句话写得怎么样?大家互相说说。小组交流;教师板书:……好像……飞、落。

(3)师: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它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图片:“猴子观海”。学生读课文,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抱、蹲、望。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先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笔,就把石头写活了。再点明石头的名字,这样写结构多清楚呀!我们把这几句话再读一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块石头怎么样?(奇特、有趣、可爱)

(4)课文还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一块跟动物有关的石头呢,你们快看:出示课件图片“金鸡叫天都”。

教师:这一块石头的写法和“猴子观海”的写法完全相同,先通过想象,告诉我们石头像什么动物,再写动物的动作,最后点明石头的名称。快来读读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几块巨石、金光闪闪、伸、啼叫。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新知识的掌握是需要及时进行巩固的,于是我把第五自然段提到前面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并且为弄清楚“仙人指路”的结构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最后的仿说仿写减轻了难度,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师:“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有趣,“仙人指路”也另有一番趣味。课件出示图片:“仙人指路”,指名读。

(6)师:谁来学着做一下这个仙人的样子?(生模仿)

(7)师: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神奇、前去看个究竟。)

(8)师:用你现在的感觉,看着眼前的景象,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9)师:请问这位仙人,你所指的地方是哪儿呀?那里的风景美吗?(生即兴回答)

(10)师:谢谢!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11)师:谢谢各位小仙人。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呀!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读出来,好吗?(生齐读)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说“奇”。

(1)师: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其中的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来说一说它们吧。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中的石头名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生小组交流,指名说。

(2)重点指导“天狗望月”,指导学生完全模仿“金鸡叫天都”的形式以及部分句式来说:

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 ),它( )在地上,( )起头,( )夜空中( ),小尾巴还一摇一摆的,好像( )。不用说,这就是有趣的( )。

(3)师:看来,现在你们再说其他石头,再写石头,会更具体,更生动的。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自主练习说话时,还是有一些语言枯燥,缺乏想象的。此环节的设计目的遵循教育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给孩子们搭设台阶,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空间,将课文内容延伸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用课内、外积累的规范语言,自由地表达出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

(五)多种感官,拓展练习

(1)师:这些石头能让你们产生这么丰富的想象,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呀!来,带着你的理解,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全班读)

(2)师:如果你的画画得好,就把你脑中的画描述给大家;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说出它们的神奇。如果你写得好,那就用笔写一写吧。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抒发对黄山奇石的赞美吧!(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山奇石。)

生:“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孙悟空偷仙桃时不小心掉到黄山上的大圆盘上。

生:“金鸡叫天都”就像一只金色的公鸡,站在山峰上对着天都峰不停地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生:我好像看到一只雄鸡,它全身镶满了金子,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美丽极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活动体验调动情感”的新语文价值观。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搜集黄山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将语文的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的实践活动,是新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内学习,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课文:

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有感情的读这句话,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朗读感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作者都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讨论得出: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读出立交桥的美)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

3、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实践活动。

交流有关的北京变化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训练表达能力,交流资料,了解人文地貌知识。

2、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写真人真事。

3、“我的发现”中让学生认识四字词语有不同的'形式,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4、“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是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读读背背”是让学生积累写友谊的名句。

5、“趣味语文”是引导学生说带“言”的词语。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3、4。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和3。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入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世界,你会用哪个词,为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交际

1、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资料?

3、指导分组交流。

三、交际

1、我先来介绍我想让大家了解的一张图片。

(教师介绍)

2、谁来帮我评一评?

3、哪一小组先来汇报?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说一说你听完后的收获并进行评议.

四、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验,同时,我们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照,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认识“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

1.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注意“为”读第二声。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请你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后面的注释和字典,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然后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在写这个故事,请你在自然段前面做个标记。

2.同桌互读,呈现难点。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读,一个听,纠正字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此字,留待解决。教师巡视,相机把难读字词写在黑板上。交流正音。

预设:钵、语、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读,掌握学情。

请学生再次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刚才交流过的几个字。然后指名请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纠正同学错误的读音。

【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试读,呈现难读字词,集中解决,为接下来把课文读通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

听着同学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把与你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教师随机在投影仪下画出)

2.借助注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同学们,有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译文,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预设:

天下事/有难易乎?(读出问句的语气。)

蜀之鄙/有二僧(结合注释知道“蜀”是四川简称,“鄙”是边境的意思。)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读第四声,告诉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大概意思: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课文中指穷和尚。“欲”,打算;“之”,到、去的意思)我们还学过类似意思的句子吗?(送孟浩然之广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这个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凭着、依靠的意思。整句话大概意思:你凭着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钵/足矣。(“钵”,古代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整句大概意思: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整句大概意思: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讲述大意。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加通顺。

刚开始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先自己试试,然后指名交流。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译文能正确断句,读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大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试着读通了课文,并借助注释和译文学习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为什么贫和尚能够到达南海,而富和尚却不可以到,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作业:

(1)认读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2;

(3)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顺,能准确断句。

第2课时

一、复习课文,师生互译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2.老师一句一句说译文,指名学生说对应原文。

3.师生一起说故事。

【运用教师范读,师生互译等不同的方式,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为接下来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明确其义

1.定格对话,品味原因。

导语: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两个和尚身上,想想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读贫者和富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条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决心不同:富者过分依赖物质条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吾一瓶一钵足矣。”(穷和尚很有信心,非常有勇气。)

讨论:穷和尚这一路会有哪些困难?(路途遥远。地图展示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离;合理想象穷和尚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等)

态度也不一样:抓住两个“子何恃而往?”

想当初富和尚也向往南海,计划着买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愿。穷和尚凭着这一瓶一钵竟然敢去。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学生谈理解后有感情朗读。第一个是普通的疑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也可读出感叹的语气来。

结果也不一样。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小练笔: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完成后,指名读一读写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3.试着背诵这段话。

【在品读贫和尚和富和尚之间的对话中,初步读懂两个和尚之间的明显不同之处,通过想象说话,尝试练笔等方式体会贫和尚的'坚强意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意思表达出来。】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学习第1自然段。

作者由这个故事还想到了我们做学问,他在一开头就提出:那就是(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生接)则难者亦易矣;(师说)不为,(生接着读)则易者亦难矣。(下句话同上。)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结:看来做学问难易转换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作者都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关系。

(3)体会文言文句子的精美。这段话中一共有4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近似于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

(4)练习背诵。

2.“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的看法有什么关系?(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

3.学习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去:距,距离;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副词。反而,却。)

(3)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贫者能到的原因是在于能够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把这种反问的语气读出来。

(4)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5)练习背诵。

【读懂作者通过对比方式亮出自己观点的行文特色,体会文言文精练的语言特色,明白“人贵有志,事在人为”的深刻内涵。】

四、落实识字,积累内化

1.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学生独立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示:

(1)注意“曰”与“日”的区别。

(2)“鄙”字左边的写法,下面是“回”字。

3.试着把全文连起来背诵;背给同桌听。

4.拓展作业:

(1)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