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基神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1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小结、评价。

十四、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四、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3、练习:一、三

五、教后反思:

十五、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你曾去过三峡,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1、正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为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初晴;旦,早晨。]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1、全班再次齐声朗读一遍;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能的话,展示今日三峡风貌图。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比较发现。)

五、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片言万语的精炼及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可让学生当堂背诵。)

七、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八、板书设计: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三峡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水: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九、教后反思:

十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整体感知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学生课下搜集)

附: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听录音,思考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4)、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3.学生自由朗读

4.词语小盘点(见课件)

四、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学生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五、重点语段品析

1.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挡在窗前理解、体贴

――央求般的神色母爱执着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喜悦

――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

2.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3.我为什么去看菊花?(学生自由讨论,共同明确)

六、师生共同总结文章主旨

明确:课文讲述是身患绝症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七、合作探究: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可留作课下作业)

八、课外延伸

1.感悟人生至理: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2.情感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3.推荐阅读

九、作业:

1.我想,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雁阵北归

树叶飘零母亲

菊花烂漫

伟大、无私的母爱

课题

2.《秋天的怀念》

教学

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2.感受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二整体感知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学生课下搜集)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听录音,思考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4)、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3、学生自由朗读

注意感情的抒发与表达。

4、词语小盘点(见课件)

瘫痪侍弄整宿憔悴

仿膳豌豆诀别烂漫

翻来覆去絮絮叨叨

四、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学生讨论: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总结: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四、作业

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作者简介

词语盘点

教学反思:

课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二、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3.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可以把全班同学先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作自我推荐或自我介绍。“模拟面试”,可以由几位同学或老师扮演考官,并事先准备一些与招聘内容有关的问题。

2.本单元的三项活动同样是作自我介绍,但是目的却不尽相同。活动一,目的是让新同学尽快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介绍要尽可能地全面,说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活动二,是学生为了承担某项工作而作的自我介绍,所以要重点突出,就自己从事该项工作的优势作集中阐述。活动三,是让学生在假设的场景中作自我推荐,趣味性、目的性强,重在在双方的对话交流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文明得体地应答。

综合性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次自主性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设计和组织,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过,鉴于本次活动是中学阶段的第一次,教师可以多一些监督和指导。

4.无论进行哪一项活动,每位同学在自我介绍后都应留出一点听众提问的时间。这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空间。

5.可先布置口语交际要求,只准打腹稿或列提纲,不得写成书面文稿;在完成口语交际练习的基础上,再布置写作练习。

6.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写作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怎样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如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特点,或多角度介绍自己等。务必强调要写出新意、写出个性。

7.建议在两周内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其中课内占4课时(2课时口语交际,2课时作文及讲评)。

三、活动评价

教师可根据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的具体本情况,给出分数。

1.口语交际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参与意识;二、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2.本次作文可以从两点评价:一、语言表达是否通顺;二、文章是否有新意,是否写出了个性。第二点可以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新意既可以是对全篇文章而言,也可以是对一句话、一个词语而言。

3.建议从第一次作文起,为每个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以便如实、全面了解学生七至九年级阶段的写作发展水平。

四、有关资料

1.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练什么,怎么练呢?

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练口、练耳是基础。语言还是文字之事,所以在口耳训练的基础上还得练眼、练手。

过去教语言,往往忽略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充其量这叫插瓶,也许能开两朵花,然而开不多,也开不久。

练口,要从发音练起。要从小训练发音准确、清晰。发音含糊,拖泥带水,把词句中的某些音节“吃掉”之类的现象,必须纠正。要练读,大声地读。字读得对,句读清楚,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气神情,才算合格。要练说话,要求说话一字不苟,清楚完整。说稀里糊涂的话,说半截话,都应当纠正。“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嗯”“啊”之类的东西,应当避免。进一步要求说话爽朗流利,有条理。所答非所问,拖沓重复,漫无边际,语无伦次等等现象,都应当纠正。

2.说话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准确、简明、流利、动听地说整段整篇的、连贯的话语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说话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接收能力,活跃思想,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说话是运用有声语言通过口耳进行交际的语言形式,具有自然性和浓郁的生活色彩。一般讲,说话中,短句多,长句少;自然句多,严密句少;并常运用语音的音高、音长、音强、音色来表情达意。进行说话教学,必须充分注意说话本身的本质特点。说话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调受听;说话有实在的内容和明确的观点,意思集中,前后一贯,不散漫,不离题;用词妥帖,语句完整,句式灵活,无语法错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说话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先想再说,敏于表达,不讲粗话。说话教学可以分为独白体说话教学和会话体说话教学。独白体说话教学可以采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复述、转述、讲故事、口头作文、演讲等教学方式;会话体说话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对话、讨论、辩论等。说话教学还可以与读文教学、写作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随机进行。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5

复习导引

(一)复习目标

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二)复习重点

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三)复习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第21课 风筝

1.在本单元的5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应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宜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

2.训练探究文意的能力。这篇课文的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教师教学用书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个问题,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点,可以一次性提出来;同时,在“有关资料”中精选部分有助于探究课文主题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将问题整理一下,根据材料和课文,有步骤地研究。

3.课文研读要以难为乐,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讲深讲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鲁迅的人格、胸怀。

  第22课 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读。

2.课文从孩子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场家庭矛盾,叙事角度和叙事语气与学生很接近,据此,教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提问: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恰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

2.这场矛盾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留下一个空白,正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比如探讨人物语言后的许多删节符号所蕴涵的意味:比如指导学生分组,分别代表矛盾的三方,讨论这场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发展变化的'几个层次。

4.抓住人物内心变化发展的线索。

第23课 散步

1.先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表现哪个方面的话题?以此来整体把握课文。

2.问题研讨:①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②散步本来是一件小事。作者却小题大做、大词小用,请把这些地方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意图。⑧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3.研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比如全文中母亲仅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还是走小路吧”,因为她是“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后说的,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所以应该读成拖音“还一一是一一走小路吧”。而第二句“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不必大声,应读出母亲吩咐儿子时的坦然。而“我”的那句“走大路”,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斩钉截铁、没有商量余地的味道。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1.从揣摩语言入手,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写或重要语句展开讨论(见教学用书): 同时,最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想象画面和情景,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动笔画几幅诗意图。

2.在课的最后就本课组织一次朗诵比赛,鼓励学生配乐朗诵。

3.了解散文诗的特点,了解冰心“小诗”的特点。

4.利用自读课本,扩展阅读泰戈尔诗、冰心小诗。

  第24课 《世说新语》两则

1.基本教学模式应当是“诵读一讨论一—诵读”。两次诵读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复述故事结合起来,达到基本成诵,并且读懂,字词句过关,最好能翻译;后一次是背诵课文。

2.探究讨论的重点可以有:A、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我们能想出一二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词吗?B、你如何看待陈元方的为人原则、是非观?

3.简要介绍《世说新语》这部书。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1.本次活动大多是学生个人在家庭中活动,所以,教师要做好布置和安排。比

如:A、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活动心中有数,便于活动顺利而有效地展开;B、活动涉及到对家长的咨询、追问或采访,教师最好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个具体的采访提纲,设计一些具体问题。

2.提前一周布置下去,提出具体要求。在这期间可以抽查学生的访谈提纲或记录,以收到督促、监控之效。

3.评价不可缺少。评价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批改→讲评作文,还可以通过问卷形式征求家长意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表扬。评价的时候还需注意定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课内活动时间:写作2教时,交流1教时、评价1教时。

  关于课后练习

1.体现了少而精的原则。就数量来看,精读课文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三道题, 引导学生少做练习多读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2.练习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用。

3.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如《羚羊木雕》—文后的练习,具体分析略)。

4.特别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拓展,并尝试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风筝》和《散步》后都附录了用来比较阅读的短文,通过课内外的比较阅读,对兄弟间的手足情和母子之间的亲情有一个更深入的体验和思考。

5.十分强调通过诵读来理解、体味和感悟课文,有些还特别要求背诵。

6.设计了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题目(略)。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体会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3.通过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活动准备:

1、 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填写“佳作欣赏卡”。 ? ? ? ? ?

活动过程

导语

亲爱的同学,当你顺利学完七年级语文课本的几个单元后,你是否被文学的魅力所深深打动。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文学,正是它伴随我们成长,带领我们走进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归宿。现在,就让我们进行一次关于文学的探究活动,一起叩响文学的大门,展翅翱翔于文学的广阔天地之中,一起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探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

(一).学生谈本单元学习后对文学有哪些认识?

(二).教师点评小结 (欣赏文学作品角度)

1.积累生动活泼的语言

2.学习巧妙严谨的结构

3.品析鲜活逼真的形象

4.深入优美深远的意境

5.体会丰富细腻的情感

二.佳作欣赏

(一):欣赏作品

1.诗歌:献给母亲的歌

2.散文:春(配乐.幻灯)

3.小说:《空城计》选段(链接电影)

(二).讨论感受

1.分组讨论

2.代表发言

(三).教师小结

1.了解了文学知识

2.讲述了基本情节

3.分析了人物形象

4.积累了名言佳句

5.领悟了创作方法

6.受到了思想教育

三.配乐齐读

《22诗两首》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作品,准备表演(自备道具)

2.模仿范文,进行创作(自做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文学有哪四种体裁?各举一例

小说(《故乡》)、散文(《春》)、诗歌(《天上的街市》)、戏剧(《雷雨》)

二.小组表演

1.诗歌组配乐朗诵

2.散文组课件展示

3.小说组讲述故事

4.其它组情节表演

三.师生点评

四.创作展示:

1.组内交流

2.推选佳作

3.集体修改

4.朗读展示

5.集体评议

五.分组配乐朗诵

赵丽宏的《致文学》

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

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 是何等的丰富,人生旅途又是何等的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角色在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悲剧和喜剧。你可以呼吸出千百年的古人,让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你是遥远的过去,是刚刚过去的昨天,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中,让读者无拘无束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你是现实的回声,是梦想的折光,是平凡的`客观天地和斑斓的理想世界奇异的交汇。

你是一个真诚而忠实的朋友。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把他们引入辽阔美好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只要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你永远不会背叛你的朋友,除非他们弃你而去。

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六.成果汇总

1.出一期《文学部落》墙报

2.向报社或杂志社投稿发表

七、作文

以“我与文学”为话题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文学部落

欣赏文学作品角度

1.积累生动活泼的语言

2.学习巧妙严谨的结构

3.品析鲜活逼真的形象

4.深入优美深远的意境

5.体会丰富细腻的情感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初步掌握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教法学法】启示法、讨论法 学练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图引入

猜猜他是谁? 通过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名著片段,激起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分析:我们为什么这么轻易的猜出任务,引出作者抓住任务鲜明的特征,写出人物个性。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鲜活起来呢?出示课题《写人要抓住特点》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八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4、本单元课内人物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精彩片段

(二)走进描写

1、肖像描写

出示鲁迅图片《一面》中关于鲁迅外貌的文字,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几方面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体现了什么个性?

指导: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

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强化“特点”。服务写作主题。

牛刀小试: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一个人,先仔细观察,然后抓住对方的特点进行有主题的肖像描写。描写过程中不能出现对方姓名。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

评一评:指名人选读作品,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1)特征描写是否突出,让人一看就能猜出写的是谁。 (2)语言是否准确、精练,描写是具体生动。

2、动作描写

通过欣赏经典动作描写文段,从而归纳动作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围绕个性写,要重视细微的举止。可以例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精彩描写

3、语言描写

学生通过诊治句子语病归纳: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

心情、性格。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

精彩的短信欣赏:

(1)妈妈回给女儿

你哥哥说他已经三十岁,不再回家吃晚饭。你二十八岁了,却为了下面条,叫我千里迢迢去示范!我命苦啊!怎么出生两个这样奇怪的小孩!(妈妈的责备与烦恼)

(2)妈妈写给爸爸

儿子无情,不肯回家吃晚饭。女儿无能,连下个面条都不会,看来今后只能和你相依为命了。早上买了一条黄鱼,你想怎么吃?红烧?还是干煎?(一来诉苦,二来表贴心,却撒娇提问,让人啼笑皆非)

(3)爸爸回给妈妈

别无聊了!自己做决定吧!我几分钟后得开会,这可是关系到几百万的生意!万一生意泡汤,到时候,我们就真的只能吃炒鱿鱼了。(爸爸的身份?爸爸的职业?)

(4)心理描写

欣赏学过的文本中的心理描写,归纳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细微的心理变化过程。

5、小结:细心观察:观察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谈举止、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筛选特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不求面面俱到。

捕捉瞬间: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做细节描写。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全面观察

人物 写出个性

运用描写

【作业布置】以“我的同学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

1.补全题目, 紧扣个性,写一篇记叙文.2.运用描写, 突出个性,力求形象生动.3.字迹端庄, 文面清洁, 不少于 600字.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8

内容预览: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格言,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

3、积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激励学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流畅得体的交流格言内容,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辅助用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发学生交流格言的兴趣。

二、课堂讨论,掌握技巧

以讨论的形式明确交流格言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使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技巧有章可循,对口语表达的评价也更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中对听者的要求。

三、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格言进行组内交流。

四、推选代表,交流互动

备小组推选代表把木组的交流成呆以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以汇报,其他同学或进行评价或针对所交流的格言表达自己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启迪思想,个性表达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础上,试说出属于自己的格言。

六、课堂反馈,积累升华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督促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格言。

写作--记一件事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1.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重点: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列写作提纲

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自主练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连堂)

课前准备:阅读有关知识短文并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整理成材料。

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事情令你难以忘怀,这些事情是令你自豪或者让你惭愧呢?现在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互动安排

请两同学(男女各一)分别说出他们最感触的事。

同学们是否听得清楚明白?如不清楚明白,欠缺什么?

让同学们先自由讨论,然后发问。

师生共同明确:事件的六要素。

师范读例文《榜样》。

请同学构思作文,列出写作提纲。

要求:确定标题及中心思想,初步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感。

学习小组里相互间讨论,修改各成员写作提纲,老师巡回辅导。

老师总结并明确作文要求

以记事为主并只写一件事,弘扬社会道德风尙。

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

作文有真情实感和个性化表达。

学生自主创作

要求:

1.根据提纲先打草稿,修改,再工整的抄在作文薄上。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外练笔:记一件新近发生的趣事。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9

一、复习导入: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史铁生的遭遇和经历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谁用简洁的语言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上节课的收获。

二、读文感受母亲的忍。

1、当作者这样对母亲喊叫时,母亲是怎样的反应?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出示课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生读)请大家再默读这句话,对于“扑”“抓”“忍”。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②抓住学生的手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③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请大家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看看母亲哪些忍的细节让你感动?圈一圈,画一画。简单批注

预设一:忍住病痛

师:你们知道肝癌有哪些症状吗?带着你们的体会再读母亲的话。

预设二:三个悄悄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预设三: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拓展:

1、“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陈毅《冬夜杂咏·秋菊》)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

3、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宋《全芳备祖》)

通过老师刚才的介绍,现在你对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了?(生自由交流)

2、师生合作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孩子们,多少年过去,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你能替她说完吗?

3、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

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4、出示照片,读读他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境界。

(出示课件读: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师:对这样一位作家,因为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我愿意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几本专著——(课件出示: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5、同学们,咱们再来看看课题,史铁生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9、秋天的怀念

我(俩)(们)暴怒无常好好儿活

母亲扑抓忍

相信各位同学和老师已经适应新学期的生活,上文为大家推荐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的内容,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0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教学目的:

明确什么是景物描写,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描写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

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三、教学方法:

利用所学应该课文知识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略。

(二)教学内容:

1、确本课重点:

(1)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

(2)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2、步骤:

(1)课本第89页《看云识天气》第一段中的句子。

问:举例的两个句子各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它们在表达上起了什么作用?

①叙述表达直白

②描写表达具体形象

(2)什么是描写?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3)从描写对象上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几类?三类:

①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③景物描写(本课重点)

(4)怎样才能让笔下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先看课本53页《春》第4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他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

①生齐读后自由回答。

②师小结:这段文字作者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春花竞放的动态;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突出花色艳丽;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野花的多和亮丽;借用联想来突出花的繁茂;通过味觉来写花香(花里带着甜味儿)通过动静、虚实、高低、多个角度,集中笔墨描写春花这一景物,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的“春花图”画面。

(5)欣赏完作者精彩的描写之后,老师请同学们用叙述的语言把这段文字的内容表达出来。(生完成后交流)

(6)对比以上两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同一描写对象,要使它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更好呢?

明确:描写。因为叙述平淡、直白,描写具体形象。

(7)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能总结出几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描写景物的方法:

①加修饰语即有你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

②运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③融入作者的感受即情景交融。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8)方法找出来了就要学会运用,接下来我们就用这几种方法完成景物描写的片段练习。老师出示用叙述表达方式所写的内容,学生用描写的方式改写。

①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是乌云。

②再往上,就是晴空。这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草滩,草滩上有山峦。

③而我的脚下是公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点评,并出示原文内容让学生比较,进一步体验景物描写的方法。

(9)作业: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完成。

老师出示两幅图画,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组完成写作训练。

要求:

①认真观察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运用描写方法

完成后点评,小结。

3、板书:

什么是描写?

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2、从描写对象上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几类?三类:

①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③景物描写(本课重点)

①加修饰语

3、写景物的方法:

①运用修辞手法

②融入作者的感受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1

活动目标

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教学目标

对学生分析楷书和行楷的关系,辨析行楷与楷书的异同。让学生理解行楷技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展示一些硬笔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点击多媒体,显示《祭侄文稿》)

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这篇作品是颜真卿为追祭在“安史之乱”中被杀害的侄儿季明的即兴之作。全文气势磅礴,雄奇豪迈,跌宕多姿,其沉痛悲愤之情溢于笔端,是一件以情入书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钢笔行楷作品:

这幅作品,神态潇洒,富于魅力,字体匀称舒展,清爽悦目,很适合初学行楷字的人学习。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行楷技法。

二、点击多媒体:行楷字的特点

1、用笔流畅。行楷的用笔灵活、方便,一般需要逆锋、顿笔、停笔、回锋等严格的运笔,不强调用笔中更多的提按、笔画形态,只要求笔道流畅,多取顺势,变转合理,行笔巧妙。

2、连笔。所谓连笔就是把字笔画之间的运笔过程连起来书写,即前一笔画的收笔与下一笔画的起笔相连接。连笔分为实连与虚连。笔画之间通过游丝来联系的为实连,笔画之间没有游丝但笔断意连的为虚连。连笔的原则是按照汉字书写的笔顺,除了少数的笔顺变化以外,大体上与楷书的笔顺相同。如:

3、省笔。所谓省笔是指在行书中,有的笔画可以省去不写,或与别的笔画连起来一笔写成。在省写的过程中,有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的形态,楷书中一笔、两笔,甚至三、四笔的点画,在行楷书中可以一笔写成。注意:省笔不能自己随心所欲地减省笔画,必须合符约定俗成的规矩。如:

4、改变原有的笔顺。与楷书相比,行楷书的笔顺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楷书的书写,根据实际需要,个别地方由于书写到具体部位时,笔画的连结、萦带、减省等使字形发生变化,相应的笔顺也随之改变了。当然,笔顺的变化也不是随意的,也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规矩。如:

5、形态多样。楷书的每个汉字形态单一,而行楷字由于结字自由,字形变化多样。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只需掌握其中常见的一种即可。如:

三、点击多媒体:行楷字笔画写法(见右表)

练习时注意:

1、行楷书中的点最富于变化,有时成为一条短的、斜的线段,有时直接与前后笔画顺势相连,有时需要加钩挑,加强呼应。

2、悬针竖“”一般用在竖画的最后一笔的字,如:等,但不可写得太长。

3、行楷书中的捺一般可以写成反捺“”。

4、行楷书中带有“折”“钩”的笔画,要写得比较圆转,不要棱角太多,过于生硬。其中的钩已基本消失,变成了笔画的延伸。

学生进行行楷笔画练习。教师巡视,将一些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教师进行以表场为主的点评。

四、学生临写下面的例字(见教材第110页)

练习时注意:

行楷中自然连带的规律是笔画组合中最基本的规律。难就难在“自然”二字上,要达到自然须细心练习。

“三”字是横式笔画,在上一笔收笔时,自然地带出牵丝向左下,再写下一笔。最后一笔横停笔后抬笔即可。

“川”字是纵式笔画在前一笔收笔时,自然地向右上带出牵丝,再书写下一笔。

“合”字是撇、捺两笔的自然连带,向左下写出撇后,不用出锋,沿原路返回一半处,自然向右下转笔写出捺。

“少”字是左边点和右边点的自然连带与呼应。笔断意连,而最后一笔撇,直接由右点向左下带出。

“自”字是撇和竖连为一笔书写,字框中横画笔笔相连至最后横收笔。

写“布”时,首笔横自然提笔向上,与撇的起笔连接一笔写完。写“巾”的钩时,也是收笔后自然向上提笔后带出一竖。

“书”字的首笔是横折,书写时直接向左折45°角,带出下一笔横折钩的书写。

“打”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提的收笔恰好是右边“丁”的起笔,一笔连接写完。

写“享”字横向笔画右上带向左下,是可以多处出现牵丝现象的一个例字,不要写成处处牵丝,应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省略,“子”的钩笔和横可连可断。

第二行:“单”字,上头是左边点与右边点的自然边带;“朴”“仙”“得”“明”“到”字均是左右结构的自然连带;“之”字,上头点与横的自然连带;“开”字,先是横式笔画的连带,后是纵式笔画的连带;“子”字,钩笔与横画的自然连带。

第三行:“就”字,两点为左边点与右边点的连带;“向”字,竖与折的连带;“己”字,折与横的连带;“她”字,撇与横、钩与竖的连带;“两”字,横与竖、竖与折的连带;“那”字,撇与横、横与横的连带;“回”字,里面的口字的笔画连带;“经”字,绞丝旁、横撇与点、横与竖与横的连带;“么”字,折与点的连带。所有这些连带,都应重在自然。

第四行:“发”字,撇与折的.连带;“还”字,折撇与竖的连带;“要”字,横与撇折的连带;“同”字,横与竖的连带;“把”字,横与竖、钩与提、提与横折的连带;“着”字,左边点与右边点、横与横的连带;“作”字,撇与竖、横与竖、横与横的连带;“多”字,撇与折、折与点、点与撇的连带;“前”字,上头左边点与右边点、下面横与横、横与竖的连带。以上这些连带,同样要讲究自然(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练习结束后,同桌互相点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将部分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表扬好的习作。

五、点击多媒体:行楷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见教材第111页)

练习时注意:

1、第一字是领头字,下笔前应认真想一想它的位置、大小及落笔的轻重等,后面的字都要以这个字为准。

2、字距疏密要安排妥当。字与字之间既不要太拥挤,也不要太稀疏。

3、所有文字的中心点都应安排在同一条横轴线上,切忌一头高一头低或成一条弯曲线。

4、行与行的间距要明显大于字距,行距及字距一般自始至终都要均匀。

5、标点符号的书写要规范。

6、书写格式有两种:一是内容在前,作者及题目写在最后一行偏右处;二是题目居前头,写在中间,作者写在题目的下一行居中处。

7、纸的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当的空间,切忌撑满,要给人以疏密得体、和谐清新的感觉(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挑出几份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点评、鼓励)。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要介绍了行楷字的特点,行楷字笔画的写法及行楷字的自然连带。有许多同学通过两个月的练习,行楷字写得相当漂亮。请同学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好好地练习行楷字,记住:能写一手漂亮的行楷字,你的学习、工作、生活是占尽便宜的!

七、作业

临写课本第110—111页上的行楷字。行楷字写得好的同学,请用行楷字抄写课文中的古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①继续练习默读和朗读。默读争取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朗读要做到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了解联想与想像的基本常识,培养联想与想像能力。

③学习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教读这些课文,可参考以下做法:

①重朗读指导,在朗读中品味与感悟。

对内容较长的文章,可指导默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了解内容的习惯;对抒情性强的文章,可指导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深人体会文章。还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深入感悟。

②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本单元文章内容都是虚构的,应该让学生懂得虚构作品与写实作品的区别。可尝试运用续写、改写、扩写等手法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尤其要保护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一种固定答案,鼓励学生讨论、争辩,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深入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本单元文章内容是虚构的,但是反映的都是生活的真实、生活的本质,可引导学生讨论、联系自己身边的生活,感悟文章深意,培养学生向往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④引导学生扩展课外阅读。

可在教读本单元文章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格林的童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翻译本),《西游记》等等,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3

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一、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课时安排:

3课时(自学1课时+自展2课时)

三、写前指导

A、欣赏童年的文章,激发情趣:

1、《童年趣事》:每一个人都有童年,童年有喜有乐,有苦有笑,而我的童年,做出来的事情非常好笑。记得,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妈妈给我买回来一只大公鸡,我非常喜欢它,经常和它玩,喂它食。突然有一天妈妈要把大公鸡杀死,我不让,妈妈说;“你如果能让大公鸡下蛋,我就不杀它”,我说,“行”,我就给公鸡每天喂五顿食说“大公鸡呀,大公鸡呀,大公鸡呀,你快点下蛋吧。”

可是都五六天了它还是不下蛋。我就从厨房拿来一个鸡蛋放在鸡窝里,第二天,我装作去给鸡喂食的样子,发现了鸡蛋,我就高高兴兴的说,“公鸡下蛋了,公鸡下蛋了,今天种午就吃炒鸡蛋,”妈妈同意了。中午把鸡蛋打开时,发现鸡蛋清不出来,扒开一看,原来是个熟鸡蛋,但是妈妈还是没有把大公鸡杀死。现在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想起那个熟鸡蛋,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还有一次上课想起这件事,忍不住笑出声来,还被老师罚站了呢。

2、〈童年的回忆〉提起童年,不由得让我想起快乐的童年。在我童年里有很多快乐的事情,说不清是那一件,实在是数不胜数啊!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是美好的时光,有趣的玩耍,天真的一举一动都是自由的,因为没有作业,没有负担,只有一天玩得高兴那才是胜利的一天。不过有一件事情让我永远忘不掉,深深的可在我的脑海里。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我们有的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有得玩滑滑梯。小朋友玩的火热朝天的时候,阿姨们让小朋友上教师室发苹果吃,正当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堆在门口时,我正好跑了过去,我刚到门口时,一位小朋友碰到在地上,他说是我推的,我又不敢说话,我站在一旁看着,老师围在他身旁又是说这又是说那,联系家长,我害怕极了,不停地流眼泪,以后的事情家长处理了。

第二天,我不爱去幼儿园了,也特别的害怕,本来就不是我推的'。从那以后,我每天上幼儿园时都在流眼泪,不出声。不想去也没办法,因为爸爸妈妈上班,家里没人,我只好去幼儿园,在门口我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目送妈妈的背影,我就怕有人说:“他是我推的。”

3、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B、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

(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C、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D、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四、写作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的文章。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写的童年故事吧。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六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3、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张贴)

4、师生共同评议。

七小组交流,互评互改: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写成习作。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4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本单元第三则寓言的作者严文井是我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一)明确目标

目标(略)

重点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体会特点,理解寓意。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则寓言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和寓意两部分,下面请三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复述一下。三个同学中一个复述讲述的部分,其他两人分别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不一样。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也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个银元后“笑”

着问,复述时要抓住“笑”的表情,问话的语气稍重一些。当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

时,大大出乎意料,第三问复述时要稍加思索,语气中带着急切,语调要更重一些。)

三次问话,只写了一次问话时的神态:“笑”,只写了一次心理活动,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问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吗?

讨论、明确,开始赫耳墨斯内心深处是坚信自己在人间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来到雕像者的店里,先看见宙斯的像,于是随意问一句,不假思索,心请是平静,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会更便宜’,于是有些幸灾乐祸,暗自得意,这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而赫拉的雕像“还要贵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这次他变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后才问,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当头一盆冷水。三问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为了不起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同学读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话把寓意表述明白。

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四)总结、扩展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变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寻味,故事告诉我们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最没有价值,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谦虚,有真才实学)。

(五)板书设计(略)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5

通过对不同的课文写作方法的分析,理解其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下面梳理了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

  【单元学习目标】

一、学习用对比、象征的'修辞手法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抒发思想感情。

二、通过对不同的写作方法的分析,理解其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

三、理解“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思想意义,培养勇于奋斗的意识。

【基础知识学习】

一、叙述方式有:顺序、倒叙、插叙等。

二、圈划符号介绍:

1.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思。一般来说,词语用圈点(实点、小圈、大圈等),句段用线框(虚线、直线、曲线、粗线、线框等)。

2.句子成分常用符号:主语(双线)、谓语(单线)、宾语(曲线)、定语( )、状语[ ]、补语〈 〉、中心语……。

3.圈画的符号不能太复杂,杂了就会搞不清;圈画的内容不能太繁多,多了等于没有。要克服任意圈画的坏习惯。

【教学安排】

《密室日记》二课时。

《你是我的辞典》二课时。

《生命之线》一课时。

《石缝间的生命》一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课时。

【每周一诗】

1. 背诵王驾《古意》: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背诵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 王驾,唐代诗人。

3. 范仲淹,宋代文学家。

标签:上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