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石钟山记》 2

《石钟山记》 2

栗子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石钟山记》 2

石 钟 山 记苏轼[教学目标] 1.学习“焉”“是”“得”“相”等文言词语的用法。2.理解掌握文言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特殊文言句式,文言通假字,文言词类活用等知识。3.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苏轼散文的特点及其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句式。[教学难点]苏轼散文特点及其治学精神。[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苏洵、王安石、欧阳修等宋代文学家的散文,对宋代散文的总体特点已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在学习苏轼的散文《石钟山记》,以进一步加深对宋带散文的理解。

二.作者作品与.写作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少时博通经史,20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等,政治上反复升沉,饱经忧患,曾因反对新法而遭贬谪,后又因反对旧党尽废新法而贬至琼州。苏轼是全才作家,散文和诗词都“雄视百代”;书法和绘画的造诣也很高。其散文平顺晓畅;诗歌自由豪放,明快自然;词波澜壮阔,豪放天成。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易传》《书传》《论语说》等。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三.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1.对下列三组句中划线的词语注音、释义有误的一项是(1)(                  )A  彭蠡(li 指鄱阳湖)之口有石钟山焉B  今以钟磬(qing 古代用玉或石制成的乐器)置水中C  枹(pao 鼓槌)止响腾,余韵徐歇D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kong 指声响)焉(2)(             )A  而山上栖鹘(hu  老鹰),闻人声亦惊起B  磔磔(zhe 鸟叫声)云霄间C  或曰此鹳鹤(huanhe 一种水鸟)也D  噌吰(cenghong 形容声音洪亮)如钟鼓不绝(3)(            )A  则山上皆石穴罅(xia 裂缝)B  有窾坎镗鞳(tangta 钟鼓声)之声C  汝识(zhi  通“志”,记住)之乎D  周景王之无射(she  弓箭名)也2.朗读下列句子,准确处理好句中停顿。A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B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C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D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E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四.分析理解第一段(一)补充注释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焉:语气助词,不翻译2.微风鼓浪                                鼓:振动3.水石相搏                                搏:拍击4.南声函胡                                函胡:重浊而模糊5.北音清越                               越:高扬6.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腾:传播;歇:消失(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1.临A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  莅临指导2.是A  是说也,人常疑之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  觉今是日昨非D  人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3.得A  得双石于潭上B  此余之所得也C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D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三)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1.微风鼓浪,水石相搏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四)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2.今以钟磬置水中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4.扣而聆之5.自以为得之矣(五)朗读第一段,边读边翻译。五.分析体会1.《水经》是谁的作品?是一部什么书?答:《水经》也叫《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作品,他是记载我国山川地理概貌的游记。2.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答:以浪打岸石,声如洪钟命名。3.李渤认为石中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答:以山石敲击所发出的声音像钟声而命名。4.作者认为李渤的观点不对,基本理由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反驳?答:石头大都能敲击发出如钟一般的声音;这是驳论据。六.作业:背诵第一段,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散文。七.教学后记:

第 二 课 时

一.背诵复习第一段。二.分析理解第二段(一)补充注释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到,往2.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赴:赴任,就职3.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姑且4.森然欲搏人                                       森然:阴森森的样子5.微波入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洞和缝里面6.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涵淡:水波动荡7.因笑谓迈曰                                        因:于是(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1.因A  因得关所谓石钟者B  因笑谓迈曰C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  事出有因2.焉A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C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D  语焉不详E  且焉置土石3.固A  余固笑而不信也B  固已怪之矣C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D  自以为关中之地,崤函之固E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相A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B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C  则将焉用彼相矣D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E  苏秦合纵,为六国之相F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三)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用法是否相同?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2.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涵淡澎湃而为此也4.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四)辨析写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而大声发于水上2.空中而多窍3.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4.古之人不余欺也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五)朗读第二段,并通译全段

三.分析第二段1.作者参观石钟山的缘由是什么?答:“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得兴尉”。2.作者是怎样才有了独到发现的?答:深夜泛舟江面。3.作者的独到发现是什么?答:石钟山得名是因为风水进出石洞缝穴发出的声音与钟声相似。4.本段写了作者的两次“笑”,你能说说他当时的心理吗?(讨论)

四.分析理解第三段(一)补充注释1.而臆断其有无           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大概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终:总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敲5.自以为得其实             实:事情能够的真相6.盖叹郦元之简             盖:表原因、目的(二)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和含义1.实A  自以为得其实B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

标签:石钟山

《石钟山记》 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