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初遇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②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

教学流程

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课题:

绿色蝈蝈

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出示板书:

绿色蝈蝈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色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拟人

蝈生动

蝈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拓展延伸:

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用自己最喜欢的文字展示出来。

课后反思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在课堂中,学生设疑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今后要继续保持着一个环节。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体会师生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每当春天来了,紫丁香就会张开笑脸向我们走来。大家见过紫丁香吗?(没有)我们没有见过紫丁香,只要你再读读“紫丁香”三个字,老师相信你准能猜出它的特点来。

生交流:

2、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仅仅读了“紫丁香”的名字,就猜出它的特点来了,真了不起!大家请看,这就是紫丁香。

出示紫丁香图片,介绍紫丁香:紫丁香是一种花,开的花儿较小,常有白色和紫色两种,春天盛开时花香四溢,是人们庭院中常种的树木。

二、认读生字,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小院子,一起来听一听一个关于《一株紫丁香》的故事。

1、听故事。(播放课件动画)

2、读故事。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复习生字认读。(出示生字:株、踮、院、疲、倦、牵、困)

指名读,开火车读。

猜谜语: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牵)

四四方方一间房,一根木头放中央。(困)

4、认读词语。

5、再一次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儿童诗一共有几个小节?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精读课文,读中悟情

1、生观察课文插图:图上有谁?在干什么?能看出是什么时间吗?

师:老师辛苦地工作着,时时刻刻想着孩子们,孩子们当然也不会忘记敬爱的老师。今年的教师节刚刚过去,最让老师欣慰的礼物是一个紧紧的拥抱和一句“老师,谢谢您”这样温馨的话语。小诗中孩子们看到这一切,他们商量好,要送给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猜猜看,会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呢?(是一株紫丁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补充课题,读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师:对,那孩子们为什么要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呢?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很快就会找到答案。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1)指名读,学生思考:同学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栽种的?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

(2)学生汇报、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踮起脚尖轻轻种下紫丁香想给老师带来一份惊喜的情感】

4、学习2—5小节 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要种紫丁香?

齐读课文2—5节,

(1)学习第2小节【板书“陪伴工作”,指导学生做好批注】

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做伴。

A、“夜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B、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3小节【板书“消除疲倦”】

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A、“疲倦”是什么意思?

B、你们觉得老师的工作辛苦吗?那就为老师唱一支歌吧!【男女生分别读】

(3)学习第4小节

老师 ——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在春雨的滋养下,丁香花吐露花苞,绽放了美丽的笑容,感谢老师对同学们的挂牵。【板书“感谢挂牵”】

A、理解词语“挂牵”,说说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B、教师说一说自己在平时对学生的挂牵。

C、教师范读。

(4)学习第5小节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A、课件示插图,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描述图中的内容。

【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B、是啊,夜已经深了,老师仍然没有休息,此时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会对这位老师说些什么呢?

C、文中也有一小节内容是同学们对老师想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花香如梦”】

四、朗读诗歌,升华情感

1、孩子们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是为了什么?(表达对老师的爱)

2、课件示课文内容并指名请学生回忆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

让绿色的枝叶夜夜和老师做伴;

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老师消除疲倦;

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老师挂牵;

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伴随老师梦乡。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填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抓重点进行背诵,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2.从这首小诗中,你还感受到了谁对谁的爱?

3.师:是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是一种浓浓的师生情,最后请一起朗读,再次感受这浓浓的师生情。

领读—接读课文【此环节可由一名学生领读,其余学生接读,也可由男女生配合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文章浓浓的情感】

领读:“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

接读:“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领读:“老师,老师,”

接读:“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领读:“老师—”

接读:“绿叶在风里沙沙……”

领读:“老师——”

接读:“满树盛开的花儿……”

领读:“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接读:“老师,休息吧……”

五、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妙声音

教师小结:诗中的这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试背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坏、扎、抓、莓”等8个字,会写“坏、松、扎、抓”等8个字,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感受到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喜欢维护友谊主动和好的松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纸船和风筝贴在黑板上,猜题目:这是什么?这是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谁能猜出来?

2、板书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出听的要求:边听边看课文,最好不要用手指,眼睛不要离开课本。

2、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随学生回答贴图片:纸船处贴小熊,风筝处贴松鼠,板书:好朋友。

3、你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谁?为什么?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自学

1、出示挂图:这篇课文很美,还有几幅好看的插图,(看图说说画了什么)喜欢学习吗?你想怎样学习呢?(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

2、交流方法,达成共识:先自学,认识生字,读通课文,下节课即将故事,朗读,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

3、指导自学。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字词。指导订正。

2、分小节读书。

五、检查

1、正音。生字扩词

2、读通课文。

3、梳理问题:

1)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纸船和风筝让它们成了好朋友。)

2)松鼠和小熊吵架了,它们的心情怎样?勾出写心情的.句子。(小熊很难过。小松鼠也很难过。)

3)它们又是怎样和好的?你怎么知道它们和好了?(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4)再读句子。

六、写字

1、出示“坏 、松、扎、抓”。读准字音

2、观察,你有什么新发现?

3、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复习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区别)

4、讨论怎样写才好看。

5、范写,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读文,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读懂课文,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整体会文中“我们的歌声”。感受校园的生活的多彩。

2.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诗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校园生活场景图或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吗?为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 校园是我们的摇篮,大家在校园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活动,快乐地成长,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歌唱我们的童年,歌唱我们的生活,歌唱我们无尽的快乐。

4.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地大声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深入地自读课文。

(1)从文中找出本课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2)熟读课文,想想:我们的歌声在哪里?我们在歌唱什么?

(3)联系我们自己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读懂课文中的句子。

(4)体会文中“我们”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思索 镶嵌 腾飞 征途 心窝 绚丽多彩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全班齐读词音。

4.从词中抽出本课生字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5.指名反馈生字在读音与书写上的注意点。

6.教师小结,强调重难点。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们在朗读课文时,感受到文中“我们”的心情怎样?

(欢笑、兴奋)

(2)教师导读:是啊,因为快乐,我们才歌唱,因为幸福,我们才歌唱,到处都是我们的欢歌笑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文中“我们”的快乐。

(3)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分组分节比赛读课文。

四、细读入情。

1.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我们的歌在哪里?我们在歌唱什么?

2.指名反馈,评议。

3.联系实际生活展示图片,读懂课文1、2小节。

(1)理解课文第1小节。

①在校园里,歌唱学习的快乐。

②在草坪上,歌唱活动的快乐。

③在秋千上,歌唱玩耍的快乐。

④在蓝天中,歌唱我们心中的理想。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1小节。

(3)理解课文第2小节。

①在科学的阶梯上,歌唱探索知识的快乐。

②在金色的运动场上,歌唱锻炼身体的快乐。

③在人生的征途上,歌唱战胜困难的快乐。

④在时代的风雨中,歌唱成长的快乐。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快乐。

4.学习课文中第3小节。

(1)指名读课文第3小节。

(2)说说:你从这节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指名反馈,评议。

(4)教师引导体会。

①我们是歌唱心中的歌。

②我们其实是在歌唱祖国给我带来幸福的生活。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齐读第3小节。

5.学习课文第4小节。

(1)学习默读课文第4小节。

(2)讨论:我们的歌声为什么这样绚丽多彩?

(3)学生自由发言。

(4)引导联系生活,体会“腾飞的祖国为我们酿造多彩的生活。”

(5)有感情地齐读第4小节。

五、教师总结。

感谢伟大的祖国给我们带来多彩的生活,让我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六、作业。

1.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全文,练习背诵。

2.拓展延伸,说写校园生活。

教学准备:收集、拍摄学生在校园内学习、活动、玩耍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生字复习。

1.抽读本课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长征 路途 思索 心窝 绚丽 腾飞

3.指名分节开火车读课文,评议。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5.练习背诵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分节理清思路。

①节:我们的歌在哪里。

②节:哪里有我们的歌。

③节:我们的歌来自哪里。

④节:我们的歌声为什么这样绚丽多彩。

(2)学生分节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反馈,评议。

(4)同桌互听互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5)全班齐背课文。

6.总结讨论:“我们的歌”是在歌唱什么?

7.学生畅所欲言,导入课后练习2。

二、复习、联系。

1.教师导言:腾习的祖国给我们酿造了多彩的生活,让我们快乐的学习、活动,接下来,就请大家来说一说,写一写。

2.指名读课后练习2中的提示,明确答题的要求。

①说一说: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②写一写,可以写成诗歌。

3.说一说。

(1)指名介绍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2)评议:

①表达是否通顺连贯。

②词句是否优美生动。

③是否能体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3)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形象感受。

4.写一写。

(1)教师引导自主选择写作的形式。

①写一段:语句要通顺连贯,内容具体。

②写成诗:学习诗的结构(参照课文),学习诗的表达方式(语句简短、优美、精练,内容并列或承接)。

(2)学生独立写作。

(3)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板书:

我们的歌

攀登

奔跑

来自心灵 腾飞的祖国

绚丽多彩 多彩的生活

捕击风浪

语文教案 篇5

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的 :

1,引导学生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杂文”

这是一篇杂文,当然属于小品。所谓“杂文”,原指作品内容驳杂,于文体不易归类,故以“杂”名之。而所谓小品文,其内容实亦属于“杂”之一类。如尺牍、题跋、随笔、日记等短文,皆在小品范畴之内,而其内容也都是无所不包的“杂拌儿”。由此可见,小品文者,第一是形式短小,第二则为内容庞杂。至于今天多称讽刺小品为杂文,此盖肇端于鲁迅的大量作品。其实讽刺小品只是杂文的一种,有些抒情小品,内容又何尝不杂!如果文中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那恐怕更是标准的“杂”文了。

二,分析课文

这篇《养鱼记》,可以说是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的杂文。题曰“养鱼”,而文章的一半篇幅都用在对鱼池的描绘上。先从位置写起,说明这小池“直对非非堂”。再写鱼池形成的原因,那是由于有一块未种花草的空地,便用来挖成一个不方不圆不大不小的土坑,然后注入清澄的井水,使之成为池塘。池塘虽小,却是足供作者休息和散步的好地方。凭了作者艺术的素养和丰富的想像,竟然在这小小的池边获得了精神寄托,“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并且“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这确是朴实无华的抒情妙笔。

至于这小池之所以能引起作者的兴趣,则由于它具备以下优点:其一,它虽由人工挖浚,却能“不方不圆”“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其二,池水“汪洋”而“清明”,有风时微波成漪,无风时平静澄澈,无论星月还是须眉,都能映在池中,毫芒毕现(文中所说的“潜形于毫芒”,兼有池水清澄,使自己须眉都映入其中,看得一清二楚的意思)。所以作者在此偃息或散步,乃有一种“自足”之感;即使心有“忧隘”(有忧愁而想不开的`事),处境“穷独”(孤寂无聊之谓),也尽得舒展而足以自娱了。可见前半篇那一段绘景状物之文,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其实那个小池塘也未必真如作者笔下所描述的那么美好,但从作者在描述时所流露的情趣来体察,便知道作者在这小天地中具有“审容膝之易安”之乐而怡然自得了。

读者自然要问,为什么文章的后半篇作者要借养鱼一事来发牢骚,并且借题发挥加以讽刺呢?这就要从欧阳修的生平及其整个著作中去寻求答案了。欧阳修并非一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凡庸之辈,而他在写此文时还不到三十岁,其壮志豪情也还未受到任何挫折。不过他本人在洛阳这几年中,似乎并不以当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为满足,所以他才有“忧隘”“穷独”之感。用句古话说,欧阳修是绝对不甘心做“池中物”的。于是文章才有后半篇。作者借童子只养小鱼,而把大鱼丢在岸上任其枯涸发了一通牢骚,这种借题发挥原是写讽刺小品的应有之笔。关键在于这同前半篇究竟有什么联系。从表面看,鱼是有幸有不幸的。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当然太不公平了。而这一不公平的局面却是由“童子”之“嚚昏而无识”造成的。作者对童子的斥责正是对当时社会上主宰命运和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事件的人的批判。但我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用意,却在于通过大鱼枯涸在岸、小鱼自足于水的生活现实对自己出处进退做出了切身反省。自己究竟是满足于现状,做池塘中自得其乐的“小鱼”呢,还是做被人置于池外,终不免因枯涸而死的“大鱼”?这样,前半篇的抒情部分实际上成了自我讽刺,所谓“渺然有千里江湖之想”不过是一种主观的憧憬,一场自我安慰或自我陶醉的虚幻之梦。而作者当时所处的留守推官的职位,实际仅仅是一泓小小水池,一个不大不小不方不圆的坑塘而已。而像欧阳修这样一条“大鱼”,即使能游入池中,在这斗斛之水的容量之下,也没有多少闪转腾跃摇头摆尾的余地。枯涸而死固然委屈了大鱼,放入池中难道就“得其所”了吗?然则这篇文章的讽刺内容实包括讽世和自嘲两个方面,因为作者早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当时的生活面和政治环境还是处于“忧隘”与“穷独”之中,同那枯涸在池边的大鱼实际上是相去无几的。作者所谓“感之而作”,其所“感”的内涵正在于此。而以抒情的笔触作为自我嘲讽的手段,则是欧阳修这篇杂文的创新独到之处,必须表而出之。

三,小结

这篇文章的讽刺内容实包括讽世和自嘲两个方面,因为作者早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当时的生活面和政治环境还是处于“忧隘”与“穷独”之中,同那枯涸在池边的大鱼实际上是相去无几的。作者所谓“感之而作”,其所“感”的内涵正在于此。而以抒情的笔触作为自我嘲讽的手段,则是欧阳修这篇杂文的创新独到之处,必须表而出之。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一课一练

语文教案 篇6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生自定学习目标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说说)

2、同学们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弄明白哪些问题

(作者初到北大荒感觉呆腻了。后来他的思想感情是否发生了变化?)

(想知道可爱的草塘景色怎么优美,物产怎么丰富。)

3、观赏草塘的美丽景色。

出示课件,可爱草塘的美丽景色。

(让学生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二、品读第二做出,欣赏草塘的大与绿。

1、出示草塘的图片,生欣赏

①瞧,咱们来到了草塘边上,多么大,多么绿的草塘呀!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呢!②仔细瞧瞧,近处草的颜色与远处草的颜色有什么不同?③风吹草动激起朵朵绿色的浪花,层层浪花,嬉戏着,欢笑着,翻滚着……

2、屏幕出示: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茫茫得跟蓝天相接。

①朗读这个片段,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

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③体会作者的用词适当。

3、让学生选择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4、品读着这精彩的语句,体会着这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说一说)

5、背诵精彩的语句。

三、创造性学习学习第三段,了解丰富的物产。

1、自由读第三段,把不理解的内容提出来。

①分组自由读第三段的内容。

②找出不理解的内容。

(组内能够解决的在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集体解决)

四、导学第四段,欣赏如画般的美景。

1 、快速默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你最想学的语段,放声地读一读。

2、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得多好,这画面真美!作者突然间看到条清澈的小河,心情怎样?

3、教师总结美景:

置身于大海般的绿色草塘中,享受着拂风欣赏着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透明的河水里所呈现出的美景,谁能无感于怀,无动于衷呢?同学们,在这般妙不可言的奇异境界里,同学们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五、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北大荒如此美景,你们想为北大荒做些什么?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