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初二清明节手抄报

初二清明节手抄报

争端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初二清明节手抄报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以下是初二清明节手抄报,欢迎阅读。

初二清明节手抄报

清明节气候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清明节各地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中国的汉民族,祖先观念非常浓厚。这恐怕与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有关,也与儒家思想观念有关。因此,两千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汉民族传承不息的特有文明。

乌丙安教授指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侗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有一些少数民族清明节过得比汉族更隆重、更有味道。

乌丙安举例说,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届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一些民族在清明踏青郊游时,还逐渐加入了荡秋千、放风筝、踢球等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习俗。

清明节假期变迁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去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早清明,晚寒食)。有些地方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

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卷八十二),按大历十二年(777)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

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由此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全国性节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节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年终蜡祭。

宋代的寒食节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15年,又改为三天。2015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5日至4月七日。

清明节句子

NO1、清明,内心深处的思念。 每到春节,清明都是如此的伤感,寻觅母亲的留下的踪迹,身临境地感受母亲的音容,我回到老家。 慎终追远,敦亲睦族。

NO2、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第一次在异乡过。这么伤感的日子,除了难过和沮丧不知道怎么形容今天的心情。只能故乡的时间再一次感受清明伤感…

NO3、莫名的伤感,清明,窗外锣鼓震天响,总是这样,情绪漂浮不定,什么时候能停。

NO4、莫名的伤感起来,大概是到了清明的缘故吧。告诫自己不能被这样的生活所压迫,总是在寻找快乐的因素,可还是无法抗拒内心的忧伤。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不喜欢现在的天气,不喜欢现在的时间,让我失忆得了。

NO5、清明总是雨纷纷的时节,即使昨天还是骄阳似火,今早仍旧飘起了小雨,让人顿时平添了些许伤感……公交站,地铁站,火车站到处人头窜动,大家都忙着赶回家扫墓。原谅我没办法回家,也没法扫去您坟上的`荒凉和寂寥……我只能把那份深深的思念和爱埋在心底,如果真有天堂,愿一切安好。

NO6、天人永隔,或许并非最远的距离,逝去的人在心里住着。微笑着回忆过往,想念不再伤感。思念的季节,清明已至!

NO7、这个雨季,窗外的雨听着有些伤感,也许是恰逢清明吧。水墨丹青的江南水乡,清新而又让人思绪万千!

NO8、清明节就要到了,我又开始伤感了,我又开始想念你们了,你们曾是我就亲近的人,现在我们却天各一方,你们还好吗!我相信因果,我相信轮回,所以我相信你们一定现在很好很好,只是我还是忘不了,只是我还是放不下,所以我又开始想念你们了,所以我又开始伤感了!

NO9、清明即将来临,我是期盼清明,又讨厌清明。清明,给我留下很多伤感,同时也给我不少回味。四月桃花时,忧伤却与日俱增,何时才是一个‘了’字。

NO10、又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祭祖扫墓了,想起已故多年的双亲却不能回去心里说不出的伤感悲切……

NO11、又快清明了,这几天阴沉的天气。白天心情在飘然,夜深静了,在台灯微弱灯光的牵引下,思绪又飞到了你的身边。想为离去的你写点东西,指尖敲击键盘,文字徐徐而出,思绪也随之潺潺而流,回忆着,感慨着,终于写完了。但通读才发现留下的依然是伤感的文字……

NO12、又是一年清明到,今年还是第一次回老家,家乡已经越来越陌生了,看看小时候的熟悉风景,伤感,没有父母的家乡还是我的家乡吗?看那些白发苍苍的阿奶阿爷,伤心,为什么我的父母不活到这个年纪昵?

NO13、清明将至,春分已过。细雨蒙蒙的天气无端让人伤感,感怀过去。走过校园,很多花儿都已经开放,树木也开始萌芽,生命的美好总是让人驻足。心忽然开始宁静下来,花开花谢,云卷云舒。

初二清明节手抄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